大約一年前我看過新屋龍女校第一集,剛開始看的時候還滿嗤之以鼻的,因為光看片名就不想點進去看下,只是如此讓我覺得無聊的電影為什麼我會去看她呢?

因為那時候我比無聊還要更無聊....

上面是我最喜歡的場景之一,這個場景是安娜貝爾第一次被St Trinians的學生們接納的場景,老實說第一集真的還是比第二集好笑,裡面的梗太多了,不過第二集還是有很多新梗。



第一集的故事內容大綱是安娜貝爾因為某些原因被轉到了St Trinians,原本是超級好學校的好學生,但莫名被父親丟到了惡名昭彰的St Trinians讓她心裡十分不平衡,但因一次的行動中她保護了學校,讓St Trinians的姐妹們決定要接納她。

其實老實說我還滿想念這所學校的,因為出來會很有前途,為什麼會有前途?阿呀~這要看了才知道我再說什麼!沒看的人真的不懂啦!!!!!

裡面玩造型、搖滾、通通都超厲害的,而且看完會很開心唷!




第二集完的梗就有限了,不過還是很有趣,我實在無法那對雙胞胎姐妹怎麼可以那麼厲害,真的讓人討喜到不行,更討喜的是片末的人物介紹,還打錯字畫XX咧,真是太可愛了,不過裡面的那個最後的梗真的很好笑....算是一個大驚喜,雖然不像第一集全部都是梗,但是也足夠可愛了,裡面還因應時事討論環保....

總之這就是一部英國的黑色喜劇電影,不會有讓人不喜歡,不舒服的地方。看過第一集想知道凱利後來畢業做什麼行業的人真的要看第二集,因為實在太讚了!

因為是英國的電影,所以還滿多漂亮的演員讓人不清楚的,以下是幕後製作,我一直好奇為什麼是"新",後來明白了,滿想看看烏龍女校的說,但不知道是不是部好看的電影

幕後製作:
  
1941年,英國漫畫家隆納德·賽爾(Ronald Searle)發表了他的第一部漫畫作品St. Trinian’s。之後,他被捲入二次世界大戰。在從新加坡獲救歸國後,隆納德? 賽爾重拾畫筆繼續創作出多部St. Trinian’s。在他的筆下,St. Trinian’s學校有著奇異甚至墮落的校風:該校女生身材容貌姣好,偏偏抽煙喝酒無所不能,兼具自由放縱的靈魂以及善良的心性。這種顛覆性的誇張風格正好迎合了二戰時傳統崩塌,百廢待興的民眾情緒,從此St. Trinian’s成為了「迷人壞女孩」的代名詞。
  
從50年代開始,英國著名的Ealing工作室便將St. Trinian’s陸續搬上螢幕,先後拍攝了四部黑白改編電影。當時,Ealing工作室深諳英式幽默和觀眾心理,擁有忠實且龐大的家庭觀眾群,製作出的影片極受歡迎,不僅為公司賺得市場份額和業界地位,還進一步的促進了St. Trinian’s學校的深入人心。
  
時至2007年,巴納比·湯普森( Barnaby Thompson )想要重振Ealing工作室的昔日雄風,最便捷又最具挑戰的方式無疑是續拍《烏龍女校》,這部代表著英國傳統喜劇風格和Ealing工作室昔日輝煌的電影。然而,在電影市場已經高度全球化的今天,Ealing工作室要討好的不再單純是英國觀眾。如何讓漫畫所包涵的傳統智慧和英式幽默為全世界的電影觀眾所接受?這是擺在巴納比?湯普森面前的最大難題。
  
另一個難題則是英國政府對《新烏龍女校》加征重稅。這極大地提高了影片預算,幾乎造成影片的停工。最後,巴納比·湯普森爭取到了英國電影理事會的資助才渡過這一難關。據說,電影理事會也是因為認可St. Trinian’s這一傳統系列電影對英國電影工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才作出這一決定的。看來,錢和認同感,並不單單是影片中的St. Trinian’s學校所要面臨的問題。

  
作為擔負著重樹公司形象重任的關鍵影片,《新烏龍女校》在製作上也毫不含糊。除了請來老戲骨魯伯特·艾弗雷特(Rupert Everett) 以及科林·費爾斯(Colin Firth)擔綱主演,把握住影片的整體基調以外,該片在學校女生的人選上也做到一絲不苟。觀眾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因出演美國連續劇《橘子郡男孩》(The O.C)而為世人熟知的米莎·巴頓 (Mischa Barton)的身影。在《橘子郡男孩》中,米莎扮演的瑪麗莎也是一位絕對的問題少女,善良卻又敏感挑剔。因此這次讓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位St. Trinian’s女孩可謂是駕輕就熟。不過,米莎·巴頓還不能算本片最閃耀的漂亮寶貝。來自英國的著名娃娃臉名模莉莉·科爾(Lily Cole)也在本片中軋了一角。這位名模的銀幕處女秀毫無疑問引來了眾多關注,她在影片中的造型從眼鏡到配飾到漁網襪都成為了一時的熱鬧話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y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